伴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推动力,我国航空运输业迎来了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过去十年,国内航空客运量几乎翻了四番,据空客公司近期公布的2014-2033中国航空市场预测显示,未来十年,我国航空客运流量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民航市场。民航业的高速发展为航空配餐企业的飞跃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条件和历史机遇。
面对潜力无限的国内航空配餐市场,国际航空配餐巨头虎视眈眈,企图瓜分中国航空配餐市场这个大蛋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市场,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摒弃固有发展模式的局限,是目前国内配餐企业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现阶段国内航空配餐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外航空配餐行业起步较早,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出现了最早的配餐中心。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国外一些著名的跨国配餐集团已陆续建立整套的全球网络支持系统,包括战略投资、市场营销、生产研发、物流配送等全方位运作系统。我国航空配餐企业发展较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国内航空配餐企业目前数量已达到百余家,并涌现出像北京航食、东方航食、南方航食等具有代表性,国际化规模的大型航空配餐企业,其经营规模和保障能力,也已达到国际较高水平。受行业特点限制,国内航空配餐企业与航空公司有着非同寻常的密切关系。
目前我国航空配餐公司主要有以下几类:航空公司旗下的配餐公司、机场旗下的配餐公司和不依托航空公司和机场而独立存在的配餐公司。在我国民航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航空配餐行业呈现出市场发展快,竞争激烈的特点,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地域差异严重,保障水平参差不齐。
截止2013年底,我国民航通航机场共193个,2013年全国旅客吞吐量7.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1%。其中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有61个,旅客吞吐量占所有机场吞吐量的95.4%。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旅客吞吐量占到全国的29%。从地域分布上看,国内目前共有航空配餐公司近百家,其中有不少中大型机场拥有2家以上的配餐公司,北上广及华东、中南地区的航空餐产量达到80%以上。而相当一部分机场却没有配餐公司,只能依靠前一航段进行配餐,服务保障能力相当薄弱。从规模上看,目前国内大型航空配餐公司日均产量可达数万份,员工逾千人。而一些小型配餐公司,日均餐食产量数百份,员工十几人甚至几人。这些公司无论是企业规模或是管理水平,都差异巨大。正是由于受到地域差异、机场规模、航空配餐公司属性的影响,使得配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往往被先天定位,从而出现市场垄断、供不应求或者供大于求的情况。
市场发展快,产业规划滞后。
国内民航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民航旅客运输量从2006年的1.6亿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3.9亿人次,增幅达到144%,据国内航食委员会预测,2014年我国航空配餐板块的产值将会达到200亿元,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我国航空配餐企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生产能力和保障水平都有了巨大的提高。目前,国内几大航空公司旗下均出现了具有国际先进生产水平的大型配餐公司,无论是从公司规模或是技术力量来说,都处于世界前列。而另一方面,随着航空市场的快速发展,部分机场虽然吞吐量激增,但是航空餐的保障能力却仍然很落后,导致了许多航空公司在执行连程航线时,不得不选择低标准的航空餐服务,这也是国内很多航空餐被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业务组成单一,市场竞争力不足。
目前我国大多数航空配餐企业仅涉及航空餐业务,在如今航空餐利润日益萎缩的情况下,单一的业务组成,必然会导致航空配餐企业收益率下降。相比国外不少大型航空配餐企业,他们在提供航空配餐业务之外,也凭借自己的品牌优势,打造自有品牌的食品、餐厅、食品加工、学生餐配送等拓展业务。同时,由于这些航空公司保障能力强,知名度高,在业务的竞争上也获得了不少聚集效应。反观我国不少航空配餐企业,在经营上仅仅考虑作为航空配餐业务承接,而一味的减少成本投入,压缩生产规模,并由此恶性循环,导致竞争力日益减弱。
二、提升航空配餐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我国航空配餐产业化进程加速给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航空配餐企业应抓住机遇,变革求新,加速企业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如何提高航空配餐企业竞争力,成为当下配餐企业亟需面对的问题。
促进资源整合,拓展业务范围。
现阶段,我国航空配餐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要落后于航空运输的发展。尤其是一些二三线城市机场,客流量节节攀升,但航空餐的生产制作能力仍然停留在较低的水平,生产企业超负荷运转,餐食保障只能求量,不能求质。与此同时,国外大型的航空配餐企业已敏锐的察觉到我国航空配餐的巨大潜力,纷纷转战国内市场,但受资质申请的限制,这些大型配餐公司大多采取与国内配餐企业合资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例如国际航空配餐巨头汉莎天厨公司和佳美航空配餐公司。面对强大的市场竞争,我国航空配餐企业必须摒弃以前传统单一的生产模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企业的资源整合和业务拓展。
优化企业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目前,我国航空配餐行业更多的是作为航空公司或者机场的下属企业——生产保障单位及成本单位而存在的,在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上缺乏自主权。其服务水平的高低,也受制于所属公司对其投入的多少和所属公司的战略规划。与之相比,国外很多大型配餐企业,早已纷纷走出航空公司的发展发展束缚,经过不断的产业优化和资源整合,实现了企业的自主发展。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航空配餐市场,我国航空配餐企业应该转变思路,通过软硬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现企业管理精细化、生产标准化、服务差异化和保障专业化的“四化”,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做好成本管控,提高企业利润。
航空配餐行业作为民航运输的保障支持性产业,拥有“临空经济”特有的行业垄断优势,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一直属于高利润行业。但随着市场准入资格逐渐放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再加上航空公司对运营的压缩,以及航空配餐企业自身面临的成本上涨等因素,使得航空配餐行业利润空间日益紧缩。据某配餐企业数据记载,2004年,头等正餐价格为45元/份,经济正餐为19元/份;而到了2014年,餐食协议仍然维持同样的价格。因此,航空配餐企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严格控制生产成本:
一是建立高效的企业管理体系,做好成本的分析和管控。航空配餐企业应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企业规模组建相应的管理体系,使其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同时,确定合理的成本绩效指标,定期做好成本的分析,对生产运营成本进行实时监督控制。形成让管理影响成本,成本反映管理效力的双赢局面。
二是建立科学的采购制度,通过集团联合采购降低采购成本。航空配餐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充分利用集团优势,加强招标、竞标管理,形成议价优势。同时,通过集团采购,配餐企业可与供应商合作,打造航空配餐特色品牌,提高航空配餐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做好信息化、自动化建设,最大限度的压缩成本。随着全球化经济发展浪潮的来临,企业发展已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做好信息系统开发建设,通过系统控制来实现对生产过程全流程的监督,及时掌握生产管理数据,对于企业规模化生产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四是优化生产保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对航空配餐企业来说,生产保障流程的优化与否,直接影响其生产效率的高低,以及生产成本的控制。精炼的流程,简化的工作程序,避免了不必要的人耗和能耗,使配餐企业得以尽可能降低餐食份均成本。优化生产保障流程,要求配餐公司在厂房设计和企业组织结构构建时,要充分考虑生产的实际情况。同时,注重配餐保障的实效性和科学性,得以在减低成本的同时,兼顾服务质量。综上所述,未来几年是我国航空配餐企业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几年,在国内外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我国航空配餐企业只有合理整合企业资源,从降低成本入手以提高质量为根本,以人性化服务为向导,建立自身的竞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